陋室铭同步练习题
阅读《陋室铭》,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的加点字(2分)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本文对偶句众多,请写出其中的两句,并说说运用对偶有何作用。(4分)
4、有人认为本文作者自负清高,孤芳自赏,你认为呢?(3分)
5、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中的馨:古义( ),今义:( )
(2)无案牍之劳形中形:古义( )今义( )。
(3)亭亭净植中的植( )今义( )
(4)宜乎众矣中宜:古义( )今义( )
6、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中的名,( )用作( ),翻译:( )
(2)有龙则灵中的灵,( )用作( ),翻译:( )
(3)苔痕上阶绿中的上,( )用作( ),翻译:( )
(4)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乱,( )用作( ),翻译:( )
(5)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形,( )用作( ),翻译:( )
(6)不蔓不枝中的蔓,( )用作( ),翻译:( );枝,( )用作( ),翻译:( )。
(7)香远益清中的远,( )用作( ),翻译:( )
7、文言句式
(1)何陋之有?属于( )句式。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属于( )句式。
8、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的?( )试找出相关语句( )。表现了室主人什么样的情感?( )
9、作者写“陋室”的同时,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10、标拼音
德馨( )、濯( )清涟、甚蕃( )、案牍( )、淤( )泥、噫( )、西蜀( )、调( )素琴、鲜( )有闻、鸿儒( ).
11、香远益清中的益与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一致。( )老当益壮、无益于事、益气延年、集思广益。
12、有仙则名中的名与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一致。( )人过留名、名存实亡、巧立名目、名胜古迹。
13、陶后鲜有闻中的鲜与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一致。( )芳草鲜美、寡廉鲜耻、立场鲜明、鲜花怒放。
14、判断对错。
(1)《爱莲说》中的“说”,《陋室铭》中的“铭”都是古代的文体。( )
(2)《陋室铭》一文押同一个韵,除最后一句外,偶句押韵。( )
(3)《爱莲说》中的“爱”是全文的感情线索。( )
(4)《陋室铭》一文除最后一句话,全是散句,而《爱莲说》一文则骈散结合。
15、莲,象征君子的美好品德。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句子是( );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
);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
);象征君子的美好资质的句子是(
)。
16、《陋室铭》是( )朝( )(人名)所写,借“陋室”表明自己(“ ”);《爱莲说》是( )朝( )(人名)所写,以“莲”自喻,表明自己要做(“ ”)。
17、《陋室铭》中描写房屋虽简陋,但有“三雅”:描写“居住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论“自己志趣之雅”的句子是( )
8年级文言文知识梳理
1、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八分又奇。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5)选贤与能。
(6)矜、寡、孤、独
(7)荡胸生曾云
2、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芳草鲜美。
(2)阡陌交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两个)
(4)无论魏晋。
(5)不足为外人道也。
(6)诣太守,说如此。
(7)缘溪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后遂无问津者。
(10)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1)讲信修睦。
(12)女有归。
(13)外户而不闭。
(14)造化钟神秀。
(15)一男附书至。
(16)室中更无人。
(17)天明登前途。
3、一词多义。
(1)便舍船。
屋舍俨然。
(2)寻向所志
寻病中
(3)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4)寻向所志
耽耽相向
(5)奇巧人
八分有奇
(6)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7)执卷端
视端容寂
(8)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第一个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中的二个亲
(1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11)复前行
大道之行也
4、词类活用
(1)无案牍之劳形。
(2)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
(4)箬蓬覆之。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6)石青糁(sǎn)之。
(7)椎(chuí)髻(jì)仰面
(8)造化钟神秀。
(9)听妇前致词。
(10)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11)渔人甚异之。
(1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虚词用法
(1)之
渔人甚异之
具答之
无丝竹之乱耳
花之君子者也
(2)而
启窗而观
中峨冠而多髯者
(3)为
为宫室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东坡
不足为外人道也
(4)复
不复出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特殊句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何陋之有?